羊耳菊
Inula cappa ( Buch. -Ham. ex D. Don) DC.
Prodr. 5: 469. 1836.
≡Conyza cappa Buch.-Ham. ex D. Don ≡Conyza cappa Buch.-Ham. ex D. Don Prodr. Fl. Nepal. 176. 1825.
半灌木状草本。根状茎粗壮;茎直立,高0.7-2m,粗壮,中部以上有分枝,茎、枝、花序及总苞片的外面均密被白色或浅褐色绢状厚绒毛。茎下部叶与中部叶具短柄,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10-16cm,宽4-7cm,茎上部叶近无柄,叶片渐小,基部圆形或近楔形,边缘有细锯齿或浅锯齿,先端钝或急尖,齿端尖头状,全部叶叶片下面被白色或灰白色绢状绒毛,上面密被疣状糙毛,沿中脉被毛更密,侧脉每边10-12条。头状花序倒卵圆形,直径5-8mm,多数,密集于茎和枝端,排成伞房花序状的聚伞花序;花序梗短,有条形的小苞叶;总苞近钟形,长5-7mm;总苞片约5层,条状披针形,外层较内层短3-4倍,先端急尖;舌状花舌片小,长4-5mm,先端有3-4裂齿,或花冠无舌片而为细管状,有4枚退化雄蕊;管状花长4-5mm,檐具5裂齿。瘦果长圆柱形,长约1.8mm,被白色长绢毛;冠毛灰白色,长4-5mm,宿存。花期:6-12月。果期:6-12月。
产地:排牙山(张寿洲等 5083)、葵涌(王国栋等7253)、梧桐山(深圳考察队 1638)。深圳各地均有分布。生于山坡草地、荒地、灌丛中或林缘,海拔100-600m。
分布: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香港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和四川。印度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和马来西亚。
用途:全草入药,有祛痰、定喘、活血、调经及治跌打损伤之效。
有些作者将本种归入Duhaldea DC.属中,学名为Duhaldea cappa (Buch.-Ham. ex D. Don) Pruski & Ander. (参考文献:Compositae Newsletter 40:43-46. 2003),本志仍沿用原来的名称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《深圳植物志》第3卷 571页
2475
图 603 羊耳菊 Inula cappa
2475
图 603 羊耳菊 Inula cappa
1.植株的上段、叶和花序;2. 外层总苞片;3. 内层总苞片;4. 管状花;5. 瘦果。(李志民绘)
1.植株的上段、叶和花序;2. 外层总苞片;3. 内层总苞片;4. 管状花;5. 瘦果。(李志民绘)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